close
當中國人自以為自己是最優秀的、是龍的傳人時,魯迅用文學、用短篇小說打破了中國人一直以來的優越感,解釋了近代中國沒落的原因,就是那可悲的民族劣根性。

魯迅看著長年專制下,中國人民養成的奴隸性,還有欺善怕惡、自欺欺人和幸災樂禍等劣根性,縱使是推翻滿清、建立民國,一時之間也改變不了的。因此,他毅然棄醫從文,不去救人的身體,改去救人的靈魂,就是為了實踐更高尚的理想。

魯迅的作品出版了,不知撼動了多少人?不只在民國初年,他的影響之深遠、刻畫之深刻,至今仍感動了許多人。看了「阿Q」,一個中國人的縮影,看似可笑卻相當真實。沒有了魯迅勾勒出一個個角色、諷刺大家、挑戰傳統,我們可能還得多昏睡幾年,死守不合時宜的禮教和扭曲的民族性。

魯迅的思想中處處流露關懷人群、同情弱者的思維,但無形中帶有階級觀念,鼓舞下層民眾向上爬的觀念,符合共產黨理念。因此,魯迅備受大陸推崇;反之,在台灣魯迅顯得「默默無聞」,地位低了許多。

魯迅是一位值得推薦的作家,作品更是蘊含深意,希望大家能忘卻意識形態之爭,多翻閱魯迅的作品,即能檢視自己是否仍具中國人的民族劣根性。

很高興由於這次做報告的機會,使我有幸更深入了解魯迅的作品。經由小組討論,激盪出更多的想法,獲益匪淺。期許自己將來在閱讀時,能秉持這此次做報告的心態,多思考、多討論和廣閱相關書籍,才能對書中的智慧有更深刻的體會。

@寫於大一@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mile20029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